電話:400-023-2339
手機:133-2027-1718
郵箱:
網址:www.shiguangqiang.cn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兩港大道188號國盛.IEC 5幢1單元4F-3
精益生產如何把控質量?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通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對質量管理及其實施方法有所介紹。那精益生產如何把控好質量呢?
質量管理發展過程:
質量檢驗階段
20世紀前,產品質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藝水平和經驗來保證,屬于“操作者的質量管理”。20世紀初,以F.W.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促使產品的質量檢驗從加工制造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的職能由操作者轉移給工長,是“工長的質量管理”。
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復雜程度的提高,產品有了技術標準(技術條件),公差制度(見公差制)也日趨完善,各種檢驗工具和檢驗技術也隨之發展,大多數企業開始設置檢驗部門,有的直屬于廠長領導,這時是“檢驗員的質量管理”。上述幾種做法都屬于事后檢驗的質量管理方式。
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1924年,美國數理統計學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預防缺陷的概念。他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提出在生產過程中控制產品質量的“6σ”法,繪制出第一張控制圖并建立了一套統計卡片。與此同時,美國貝爾研究所提出關于抽樣檢驗的概念及其實施方案,成為運用數理統計理論解決質量問題的先驅,但當時并未被普遍接受。
以數理統計理論為基礎的統計質量控制的推廣應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事后檢驗無法控制武器彈藥的質量,美國國防部決定把數理統計法用于質量管理,并由標準協會制定有關數理統計方法應用于質量管理方面的規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國戰時的質量管理標準。
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產品的質量從注重產品的一般性能發展為注重產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和經濟性等。在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中要求運用系統的觀點來研究質量問題。
在管理理論上也有新的發展,突出重視人的因素,強調依靠企業全體人員的努力來保證質量以外,還有“保護消費者利益”運動的興起,企業之間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A.V.費根鮑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提供服務,并把企業各部門在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方面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體系”。
中國自1978年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精益生產如何把控質量?
控制好質量,這我們就要明白五大控制要素,簡稱:人、機、料、法、環、測。
1、人之分析。此要素包括管理者、質檢員、加工工人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素質的提升。管理者的質量控制思維,質檢員的檢驗技能、自我嚴謹度,加工工人的技術水平提升。
2、機之分析。加工設備的保養和精度的維護。檢測設備、量具等儀器的定期校準和日常保養,保證精度。工裝夾具要歸放整齊,也要定期校準。
3、料之分析。來料檢驗嚴格控制質量,包括外購件、外協件、鑄造件等。另外鑄造件的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要把控,以及相關返修程序和及時處理等。
4、法之分析。圖紙控制,保持圖紙清潔、完整、保密,版本的及時更新,錯誤圖紙及時修正反饋等。重點工序、易錯工序、易錯員工要重點監督和管理。不合格的件降級使用和轉序流程控制。檢驗流程要具體規范。
5、環之分析。工作場所和環境的控制,各種成品、半成品件、原材料的擺放,工具、設備的5s等。生產車間的環境控制,包括溫濕度、無塵度等要求的控制。
6、測之分析。采取得測量方法是否標準符合操作指導書的規范。責任人寫清楚,采用規定的測量工具。測量數據記錄在案。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133-2027-1718
全國服務熱線:400-023-2339
業 務 部 電話:133-2027-1718
重慶市渝北區兩港大道188號國盛.IEC 5幢1單元4F-3